五月对于沈阳来说是家装刚开始,家装市场上的商家就开始大出各种价格战,沈阳家装公司经理了解到,沈阳家装市场比较混乱,消费者在家装消费时要擦亮眼睛。
“价格战”导致以次充好
对于家装市场的低价竞争,在沈城担任过一家装修公司客户经理的齐先生感触颇深。
“我们曾遇到过一个客户,不到90平方米的房子总体打包装修,我们报价7万元,但客户一定要砍价到5万元。通过成本核算,我们认为这个价格没法保证利润。没想到另一家公司报价3.5万元,客户选择了他们。这就是当前家装市场客户抢夺战的一个写照。”齐先生说。
按理说,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,但在家装企业大打价格战的背后,消费者的权益却难以得到保证。去年年末,着急装修新房的王先生为省钱就选择了一家报价较低的装修公司,结果新房刚刚入住一个月,地砖就出现大面积破损,墙壁的瓷砖也出现脱落的情况。为此,王先生找装修公司索赔,然而发现该装修公司已人去楼空。2015年底,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公布十大热点投诉,其中装饰材料及装修服务质量投诉量位居前列,“不按装修合同约定购买材料,以次充好、以假充真”等问题尤为突出。
家装建材水分颇大
从事家装工作的家装设计师收入主要来源于基本工资、设计费、业务提成,以及在购买材料时的返点。建材商拿出订单总价的10%到25%作为家装企业的返点。
客户进店之后,根据客户的预算,设计师会制订详细的装修方案,在报价单上列明装修的各项费用以及需要的材料,每种材料列出大致的价格范围。按照设计风格的不同,设计师会向客户推荐不同的品牌并带其去店内挑选。大多数客户对市场行情不甚了解,设计师带着客户去建材店选购时,店主即使对标签价格打五折,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。“比如一款标价400元的瓷砖,打折后卖到200元。按照材料清单上列出的价格范围,已经达到了客户的心理预期。设计师会劝客户直接购买,但实际上,如果客户对瓷砖市场作仔细考察后,自己砍价,每块也许只要100元。”
消费者往往忽视资质检查
从近些年家装市场的投诉来看,正规家装企业的投诉量减少,而有关“黑家装”的投诉量呈上升态势,主要是偷工减料,以次充好,不按合同施工等问题。”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。
“没有资质的‘黑家装’,由于监管难度大,所以出现纠纷消费者维权难度也随之增大。”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金霞说。为提高消费者对资质的重视,沈阳市消费者协会此前也发出过提醒,建议“市民在房子装修时,应尽可能查看对方是否有相应的资质和手续,同时也一定要签订装修协议,明确出现违约行为或质量问题的赔偿标准和责任。”
现在是利益相争的时代,不挣钱的事基本上没人做,所以家装也是,现在的价格战基本上都是陷阱,消费者不能光图价格低就认为自己赚到了便宜,其实装修公司以次充好最好坑的还是自己,所以在选择家装公司或是包出去装修的时候一定要选对套餐,了解公司之后再签订装修合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