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到餐厅,李先生看到家人们已经围坐在餐桌旁,桌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早餐。有些发胖的儿子面前是一份蔬菜沙拉和小米粥,患有糖尿病的老爸面前是豆浆和燕麦面包,喜欢西餐的妻子面前则是咖啡与牛角包。自己座位前的是常吃的包子和炒肝。
与家人打过招呼,李先生坐在桌边开始用餐。他随手用桌上的平板电脑看财经新闻,而妻子手中的设备则是当日沈阳各大商场的活动与优惠信息。
吃完早饭,李先生走上家中的电子秤,将手臂伸进医疗箱内,电子音几乎同时响起:“对比昨日数据,您的健康状况依然良好,请注意保持。 ”
随后,李先生抬手看了下智能手表,健康数据已经上传到个人医疗档案中。而且经过一晚的无线充电,手表依然处于满电状态。
6时40分,手表响起声音:“上班时间到了,今日天气晴,温度22℃。无需多穿衣物。今日您有两个会议,一个谈判,需要准备的资料已经存入系统。此外今天是您的结婚纪念日,不要忘记购买礼物。 ”
上述这一幕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做到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,并且司空见惯。可过去的智能家居又是什么样子?
在智能家居全面应用的第五周年,辽沈晚报记者采访了多名智能家居行业专家,讲述沈城家居行业的历史和现在。
过去“起床难”到“自然醒”
“在过去,市民们起床都很困难,可有了智能家居,这都变成了历史。 ”每天早晨,智能房间会在设定的时间开始模拟日光变化过程,将房间内的亮度一点点提高。与此同时,床铺也会产生轻微的震动,将熟睡的主人从深层睡眠过渡到浅层睡眠,同时播放大自然虫鸣鸟叫的音效,将主人自然唤醒。彻底避免从深度睡眠中被闹钟突然惊醒时产生的不适感。
家务机器人:“大锅饭”到“定制餐”
在过去,智能家务机器人的普及将把人们从清扫、烹饪等日常家务中解脱出来。每天早晨,机器人会根据家中每个人的健康信息与口味,订制出脂肪、蛋白质、糖类、盐分以及其他各类微量元素含量偏重各不相同的营养早餐。
此外,机器人还会根据数据库中家庭成员的职业、偏好等情况,筛选出当日最有价值的资讯并发送至每个人的个人终端,订制出只属于个人的报纸、电视节目。
智能医生:有病“不知”到“早知”
随着科技的进步,家里的智能医生机器人会采集家庭成员们的心跳、血压、体液指标、体重、脂肪含量等资料进行分析,并将资料上传至医疗数据库中。一旦发现各类疾病隐患,智能医生便会发出警告,同时给出相应的改善方案。如果情况持续恶化,智能医生便会通知医生前来诊断,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恶性疾病。
无线充电:从“全是线”到“没有线”
通过电磁场给电子设备输送电能,即感应充电,这种便捷的技术逐步取代麻烦的线缆。床头柜、桌角、茶几等可能需要充电的家居区域,家具上都划定了一个圆形的无线充电垫子,将配备支持相应充电技术外壳的电子设备放到上面,就可以自动充电。
随身小秘书:“记不住”到“万事通”
带有触碰功能的随身设备就是无需翻阅的记事本,它可能是手表、手环、眼镜,甚至袖扣。语音输入行程、订单和截止时间,设备会根据你所在的位置、实时交通状况、任务完成难度,在相应的时间用恰到好处的触碰和语音来提醒你,并给出建议和解决方案。身在北陵,中午12时需要到中街赴一个约会,带有随身秘书功能的手表会结合你的交通工具、即时路面情况、事务的重要程度,在11时提醒你:今天下雨,路上还有大塞车。